为深化跨学科科研合作、推动智慧农业技术融合发展,4月29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传东、院长李鸿一率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及青年教师,赴植物保护学院参加智慧植保跨学科创新研讨会。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刘立广、院长蒋红波携相关团队负责人及青年教师出席会议。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谢守勇、广东瑞丰董事长李慎磊、谷丰光电总经理叶军立等学界与业界专家共同参与研讨。

共话学科融合,聚焦技术突破
会议开幕,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刘立广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植物保护、智慧农业、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顶尖学者与行业领军者,旨在通过多学科深度对话,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技术协同创新。未来需聚焦智慧植保领域的技术瓶颈、应用场景及关键问题,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助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跨界赋能,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
李鸿一院长以《西南大学控制与电子信息学科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为题,系统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智能农机装备、精准农业技术及智能检测设备等领域的科研布局与成果转化实践,强调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为智慧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构建具有西大特色的新工科体系。
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谢守勇围绕《农业打药机智能化发展路径》展开分析,指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农业打药机正朝着精准化、环保化与多功能集成方向迈进,将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推动力。
技术驱动,创新成果百花齐放
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杨宇衡在《基于光谱与图像信息的玉米锈病智慧检测研究》报告中,展示了多源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在提升病害监测精度与时效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苟建平教授以《智慧植保大模型构建与应用》为题,阐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模态数据处理、知识推理与智能决策中的潜力,为病虫害预测与防治体系搭建了技术框架。
植物保护学院魏朋、魏冬两位教师分别聚焦《病虫草害早期检测与科学防控》与《外来物种入侵智能监测与生态防控》,强调通过智能感知技术与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农业灾害的主动预警与精准干预,降低生产风险与生态影响。
企业实践,推动技术落地
广东瑞丰董事长李慎磊则介绍了《智能植保监测防控技术体系》,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与雷达检测构建多尺度解决方案,推动病虫害防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谷丰光电总经理叶军立分享了《多模态表型装备技术在智慧植保中的应用》,通过集成光学成像与高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植物生长状态与病虫害特征的动态监测,助力农业管理智能化升级。
凝聚共识,擘画未来方向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技术细节与行业趋势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多项前瞻性建议。植物保护学院院长蒋红波在总结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明确了智慧植保的发展方向,他呼吁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智能化转型,为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动能。此次研讨会通过跨学科对话与产学研协同,为智慧植保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校际、校企合作迈入新阶段。
拍摄:王政
撰写:李义鑫
审核:王慧维